就業(yè)政策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公務員的條件、義務與權利
第三章 職務與級別
第四章 錄 用
第五章 考 核
第六章 職務任免
第七章 職務升降
第八章 獎 勵
第九章 懲 戒
第十章 培 訓
第十一章 交流與回避
第十二章 工資福利保險
第十三章 辭職辭退
第十四章 退 休
第十五章 申訴控告
第十六章 職位聘任
第十七章 法律責任
第十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為了規(guī)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jiān)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務員定義】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第三條 【適用范圍】公務員的義務、權利和管理,適用本法。
法律對公務員中的領導成員的產生、任免、監(jiān)督以及法官、檢察官等的義務、權利和管理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四條 【公務員制度的指導思想和政治原則】公務員制度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干部路線和方針,堅持黨管干部原則。
第五條 【管理原則】公務員的管理,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依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
第六條 【監(jiān)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原則】公務員的管理,堅持監(jiān)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的原則。
第七條 【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浜凸冎圃瓌t】公務員的任用,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涞脑瓌t,注重工作實績。
第八條 【分類管理原則】國家對公務員實行分類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
第九條 【公務員依法履行職務受法律保護原則】公務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第十條 【公務員綜合管理機構及其職責】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公務員的綜合管理工作??h級以上地方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
本轄區(qū)內公務員的綜合管理工作。上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指導下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公務員管理工作。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指導同級各機關的
公務員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公務員的條件、義務與權利
第十一條 【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條件】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十八周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二條 【公務員義務】公務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jiān)督;
(四)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五)忠于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zhí)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紀律,恪守職業(yè)道德,模范遵守社會公德;
(八)清正廉潔,公道正派;
(九)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三條 【公務員權利】公務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履行職責應當具有的工作條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三)獲得工資報酬,享受福利、保險待遇;
(四)參加培訓;
(五)對機關工作和領導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
(六)提出申訴和控告;
(七)申請辭職;
(八)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
第三章 職務與級別
第十四條 【公務員職位分類】國家實行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
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yè)技術類和行政執(zhí)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本法,對于具有職位特殊性,需要單獨管理的,可以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各職位類別的適用范圍由國家另行規(guī)定。
第十五條 【公務員職務序列】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
第十六條 【公務員職務分類及職務層次】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xiāng)科級正職、鄉(xiāng)科級副職。
非領導職務層次在廳局級以下設置。
第十七條 【綜合管理類職務分類】綜合管理類的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職務層次和機構規(guī)格設置確定。
綜合管理類的非領導職務分為: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
綜合管理類以外其他職位類別公務員的職務序列,根據本法由國家另行規(guī)定。
第十八條 【具體職位的設立】各機關依照確定的職能、規(guī)格、編制限額、職數以及結構比例,設置本機關公務員的具體職位,并確定各
職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條件。
第十九條 【公務員級別】公務員的職務應當對應相應的級別。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由國務院規(guī)定。
公務員的職務與級別是確定公務員工資及其他待遇的依據。
公務員的級別根據所任職務及其德才表現(xiàn)、工作實績和資歷確定。公務員在同一職務上,可以按照國家規(guī)定晉升級別。
第二十條 【人民警察、海關和駐外外交機構公務員銜級】國家根據人民警察以及海關、駐外外交機構公務員的工作特點,設置與其職務
相對應的銜級。
第四章 錄 用
第二十一條 【公務員錄用考試】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規(guī)定錄用公務員時,依照法律和有關規(guī)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適當照顧。
第二十二條 【公務員錄用部門】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的錄用,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的錄用,
由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必要時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可以授權設區(qū)的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
第二十三條 【報考公務員資格條件】報考公務員,除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
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
第二十四條 【禁止錄用為公務員的情形】下列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第五章 考 核
第三十三條 【公務員考核內容】對公務員的考核,按照管理權限,全面考核公務員的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第三十四條 【公務員考核方法】公務員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
第三十五條 【年度考核程序】對非領導成員公務員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個人按照職位職責和有關要求進行總結,主管
領導在聽取群眾意見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議,由本機關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考核委員會確定考核等次。
對領導成員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機關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 【公務員考核等次和標準】定期考核的結果分為優(yōu)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等次。
定期考核的結果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本人。
第三十七條 【公務員考核結果的作用】定期考核的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以及公務員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
第六章 職務任免
第三十八條 【公務員任職方式】公務員職務實行選任制和委任制。
領導成員職務按照國家規(guī)定實行任期制。
第三十九條 【選任制公務員任免】選任制公務員在選舉結果生效時即任當選職務;任期屆滿不再連任,或者任期內辭職、被罷免、被撤
職的,其所任職務即終止。
第四十條 【委任制公務員任免】委任制公務員遇有試用期滿考核合格、職務發(fā)生變化、不再擔任公務員職務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職務
的,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和規(guī)定的程序任免其職務。
第四十一條 【公務員任職前提】公務員任職必須在規(guī)定的編制限額和職數內進行,并有相應的職位空缺。
第四十二條 【公務員任職限制】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準,并不得領取兼職報酬。
第七章 職務升降
第四十三條 【公務員晉升職務的資格條件】公務員晉升職務,應當具備擬任職務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職經
歷等方面的條件和資格。
公務員晉升職務,應當逐級晉升。特別優(yōu)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規(guī)定破格或者越一級晉升職務。
第四十四條 【公務員晉升職務的程序】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民主推薦,確定考察對象;
(二)組織考察,研究提出任職建議方案,并根據需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醞釀;
(三)按照管理權限討論決定;
(四)按照規(guī)定履行任職手續(xù)。
公務員晉升非領導職務,參照前款規(guī)定的程序辦理。
第四十五條 【公務員競爭上崗和公開選拔制度】機關內設機構廳局級正職以下領導職務出現(xiàn)空缺時,可以在本機關或者本系統(tǒng)內通過競
爭上崗的方式,產生任職人選。
廳局級正職以下領導職務或者副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出現(xiàn)空缺,可以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產生任職人選。
確定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的任職人選,可以面向社會,從通過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的人員中公開選拔。
第四十六條 【領導職務任前公示和任職試用期】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的,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實行任職前公示制度和任職試用期制度。
第四十七條 【公務員降職條件和程序】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不稱職的,按照規(guī)定程序降低一個職務層次任職。
第八章 獎 勵
第四十八條 【公務員獎勵的對象、條件和原則】對工作表現(xiàn)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
給予獎勵。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
公務員集體的獎勵適用于按照編制序列設置的機構或者為完成專項任務組成的工作集體。
第四十九條 【應當給予獎勵的情形】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一)忠于職守,積極工作,成績顯著的;
(二)遵守紀律,廉潔奉公,作風正派,辦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議,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四)為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做出突出貢獻的;
(五)愛護公共財產,節(jié)約國家資財有突出成績的;
(六)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免受或者減少損失的;
(七)在搶險、救災等特定環(huán)境中奮不顧身,做出貢獻的;
(八)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有功績的;
(九)在對外交往中為國家爭得榮譽和利益的;
(十)有其他突出功績的。
第五十條 【公務員獎勵種類和形式】獎勵分為:嘉獎、記三等功、記二等功、記一等功、授予榮譽稱號。
對受獎勵的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予以表彰,并給予一次性獎金或者其他待遇。
第五十一條 【公務員獎勵決定和審批權限】給予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獎勵,按照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決定或者審批。
第五十二條 【公務員獎勵的撤銷】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獎勵:
(一)弄虛作假,騙取獎勵的;
(二)申報獎勵時隱瞞嚴重錯誤或者嚴重違反規(guī)定程序的;
(三)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撤銷獎勵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章 懲 戒
第五十三條 【公務員禁止行為】公務員必須遵守紀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
(三)玩忽職守,貽誤工作;
(四)拒絕執(zhí)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五)壓制批評,打擊報復;
(六)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
(七)貪污、行賄、受賄,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八)違反財經紀律,浪費國家資財;
(九)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十)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十二)參與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賭博、迷信等活動;
(十三)違反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
(十四)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yè)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
(十五)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
(十六)違反紀律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四條 【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免責條件】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
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zhí)行的,公務員應當執(zhí)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zhí)行的后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zhí)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五條 【公務員處分和免予處分的條件】公務員因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法給予處分;違紀行為情節(jié)輕微,經批評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處分。
第五十六條 【公務員處分種類】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第五十七條 【公務員處分的原則、程序】對公務員的處分,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xù)完備。
公務員違紀的,應當由處分決定機關決定對公務員違紀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將調查認定的事實及擬給予處分的依據告知公務員本人。公
務員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
處分決定機關認為對公務員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按照管理權限和規(guī)定的程序作出處分決定。處分決定應當以書面形
式通知公務員本人。
第五十八條 【處分的法律后果和期間】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
工資檔次。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六個月;記過,十二個月;記大過,十八個月;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
受撤職處分的,按照規(guī)定降低級別。
第五十九條 【解除處分的條件、機關和法律后果】公務員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xiàn),并且沒有再發(fā)生違紀行為的,
處分期滿后,由處分決定機關解除處分并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
解除處分后,晉升工資檔次、級別和職務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第十章 培 訓
第六十條 【公務員培訓原則、培訓機構】機關根據公務員工作職責的要求和提高公務員素質的需要,對公務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
國家建立專門的公務員培訓機構。機關根據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訓機構承擔公務員培訓任務。
第六十一條 【公務員培訓種類】機關對新錄用人員應當在試用期內進行初任培訓;對晉升領導職務的公務員應當在任職前或者任職后一
年內進行任職培訓;對從事專項工作的公務員應當進行專門業(yè)務培訓;對全體公務員應當進行更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職培訓,其中對
擔任專業(yè)技術職務的公務員,應當按照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的要求,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
國家有計劃地加強對后備領導人員的培訓。
公務員參加培訓的時間由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本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的培訓要求予以確定。
公務員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公務員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第十一章 交流與回避
第六十三條 【公務員交流制】國家實行公務員交流制度。
公務員可以在公務員隊伍內部交流,也可以與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調任、轉任和掛職鍛煉。
第六十四條 【非公務員調入機關任職】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副調
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調任人選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條件和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
十四條規(guī)定的情形。調任機關應當根據上述規(guī)定,對調任人選進行嚴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權限審批,必要時可以對調任人選進行考試。
第六十五條 【轉任的條件和要求】公務員在不同職位之間轉任應當具備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在規(guī)定的編制限額和職數內進行。
對省部級正職以下的領導成員應當有計劃、有重點地實行跨地區(qū)、跨部門轉任。
對擔任機關內設機構領導職務和工作性質特殊的非領導職務的公務員,應當有計劃地在本機關內轉任。
第六十六條 【掛職鍛煉】根據培養(yǎng)鍛煉公務員的需要,可以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qū)機關以及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
掛職鍛煉。
公務員在掛職鍛煉期間,不改變與原機關的人事關系。
第六十七條 【交流的法律效力和申請交流】公務員應當服從機關的交流決定。
公務員本人申請交流的,按照管理權限審批。
第六十八條 【任職回避】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
直接隸屬于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務,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質特殊,需要變通執(zhí)行任職回避的,由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guī)定。
第六十九條 【地域回避】公務員擔任鄉(xiāng)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應當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第七十條 【公務回避】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
(二)涉及與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所列親屬關系人員的利害關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執(zhí)行公務的。
第七十一條 【回避申請、審查和決定】公務員有應當回避情形的,本人應當申請回避;利害關系人有權申請公務員回避。其他人員可以
向機關提供公務員需要回避的情況。
機關根據公務員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經審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也可以不經申請直接作出回避決定。
第七十二條 【回避制度的補充】法律對公務員回避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十二章 工資福利保險
第七十三條 【公務員工資制度】公務員實行國家統(tǒng)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
公務員工資制度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體現(xiàn)工作職責、工作能力、工作實績、資歷等因素,保持不同職務、級別之間的合理工資差距。
國家建立公務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第七十四條 【公務員工資結構】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guī)定享受地區(qū)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qū)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guī)定享受住房、醫(yī)療等補貼、補助。
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yōu)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guī)定享受年終獎金。
公務員工資應當按時足額發(fā)放。
第七十五條 【公務員工資水平和工資調查制度】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國家實行工資調查制度,定期進行公務員和企業(yè)相當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并將工資調查比較結果作為調整公務員工資水平的依據。
第七十六條 【公務員福利和工時制度】公務員按照國家規(guī)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
公務員實行國家規(guī)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guī)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
第七十七條 【公務員保險制度和撫恤優(yōu)待制度】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yè)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撫恤和優(yōu)待。
第七十八條 【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法律保障】任何機關不得違反國家規(guī)定自行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政策,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福利、保險待遇。任何機關不得扣減或者拖欠公務員的工資。
第七十九條 【公務員管理所需經費的保障】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就業(yè)政策